二院25所職工在人民網思政大課分享微波雷達團隊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3-03-29 信息來源: 中國航天科工二院

3月23日,“人民網+”客戶端播出“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青春為祖國 挺膺共擔當”主題思政大課,二院25所賀中琴作為行業(yè)優(yōu)秀青年代表受邀參加,圍繞“擔當”,分享交會對接微波雷達團隊勇挑重擔、實干篤行的故事。

此次課程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聯合指導,人民網、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共同開展。課程設“理想、擔當、奮斗、青春”四個篇章,8位來自高校的思政教師、行業(yè)優(yōu)秀青年及二十大代表進行分享,從多角度傳達黨的二十大精神,講述新時代青年的理想與追求,探討新青年們如何奮斗才能不負時代、不負青春,汲取青春成長力量。

一同參與分享的還有北京冬奧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冠軍徐夢桃、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總工程師、最美教師、最美高校輔導員、甘肅藍天救援隊隊長等。節(jié)目播出當天,人民網視頻號、人民網法人微博、人民網快手號同步播出。

賀中琴分享內容如下:

大家好,我是中國航天科工交會對接微波雷達主任設計師,賀中琴。

微波雷達,是空間兩航天器交會對接過程中中遠距離的關鍵測量設備,是作用范圍最廣的測量敏感器,承擔了兩個飛行器相對距離百余公里到幾米范圍的距離、速度、角度等相對運動參數的高精度測量,參與了載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交會對接任務。

2022年是中國的航天大年,中國空間站在軌完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首次實現六名航天員太空會師,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遨游蒼穹,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真正實現了“三十而立”。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號對接那天晚上,因為疫情原因,第一次無法到現場執(zhí)行判讀任務,于是我就一直守在直播前,從發(fā)射準備到交會對接,直到見證6名航天員成功實現“太空會師”,不知不覺,熬了個通宵。雖然對自己的產品百分百放心,但我還是不愿意錯過這一歷史時刻!“中國空間站永遠值得期待”,6名航天員豎起大拇指同聲喊著,這一刻,工作上的壓力,身體上的疲憊,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航天科技是科技進步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領域,航天科技成就是國家科技水平和科技能力的重要標志。中國航天事業(yè)按照國家戰(zhàn)略需要,從發(fā)展導彈、火箭起步,成功發(fā)展各類應用衛(wèi)星,攀登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的科技高峰,并將航天技術服務國計民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科技自主創(chuàng)新的標志性成果。生逢其時,能為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貢獻聰明才智,我感到幸運和幸福。

從2011年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的“太空之吻”,到2020年嫦娥五號軌道器和上升器的“太空牽手”,再到2022年空間站建成,十數年間交會對接任務13戰(zhàn)13捷的背后,是我們項目團隊數十年如一日的執(zhí)著堅守,從零開始技術突破,從無到有自主創(chuàng)新,交會對接微波雷達產品不斷升級換代,更小、更精、更可靠!

我的相冊中,保存著一張中國首次交會對接任務成功后團隊現場慶祝的照片。照片中的我們再也無法抑制內心的激動,抖動著手里剛剛搶到的號外,對著相機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然而,照片的背后,還有我和我的隊友轉身偷偷擦去眼角幸福淚水的場景……回憶起微波雷達的研制歷程,我總是百感交集,那是與時間賽跑、與困難相伴、與難題作戰(zhàn)的艱苦歲月,也是突破自我、收獲成果、見證成長的人生歷程。

中國是繼美、俄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我們面臨絕對的技術封鎖,項目團隊在“一窮二白”的窘境下攻堅克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秉承“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的重要講話精神,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火星探測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我國首個交會對接微波雷達,我國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我國首個地外天體著陸測量相控陣敏感器……這些看得見的成功背后,是更多看不見的奮斗與付出:實驗室里加班加點,微波暗室里挑燈夜戰(zhàn),高樓高塔上默默守候,茫?;哪锇矤I扎寨;每一幕都真實記錄了我們勇于挑戰(zhàn)、砥礪奮斗的堅強身影。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作為新時代航天人,我們要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始終牢記航天報國的初心,勇于承擔航天強國的使命;我們既是中國航天的追夢者,也是圓夢人,我們的青春與夢想在一次又一次奮斗中實現了完美“對接”!(文/金文莉)